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虽多种多样,但具有许多明显的共性。
在实践中由于投资者对证券投资的风险高、变化快、专业性强等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依靠直观感觉、经验情绪来进行投资决策。
缺乏理性的决策方法与措施,常常出现行为偏差,即“异象”,以至于投资效率大大降低,失败概率增大。
行为金融学中也常提到全球范围内个人投资者常犯的一些错误。在上一期“国富投教札记”中,我们分享了“处置效应”这一行为偏差。
这一期,我们继续将目光聚焦于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在日常交易中,尤为常见于散户的行为之一便是热爱博短线、追涨杀跌,想要去追求一些小确幸。下图就非常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心路历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犯个人投资者常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过度交易。
顾名思义,过度交易就是指投资者的交易频率高于合理频率,也就是常说的换手率过高。个人投资者喜欢频繁交易,是全球市场都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在A股市场尤其突出。
交易侵蚀业绩
行为金融学大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特伦斯•奥迪恩(Terrance Odean)经过多年努力,从两个不同的券商那里拿到了跨度十年,十几万投资者的交易数据。
根据研究显示,美国散户在20年前,每年投资的换手率为80%-100%,并在过去20年里持续下降;但在A股市场中,一份证券公司的报告测算,A股个人投资者在2013-2016年换手率分别为868%、1138%、2410%、1157%,在2015年甚至每半个月就要换手一次。
再回到交易频率与投资业绩的关系,朱宁在《投资者的朋友》一书中写道,利用美国券商的数据,将所有投资者按照交易换手率的高低排序后,发现高换手率的投资者的平均收益要低于低换手率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即使是在扣除交易费用之前。在国内,此现象则更加明显,平均持股时间在三个月以下的投资者的业绩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过度自信
美国证监会的一篇报告指出,过度交易与过度自信相关。过度自信,会让投资者容易形成非理性的交易行为。投资者往往会随着自己经验的积累,以及获得在他们看来足够的信息而变得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也会越来越倾向进行交易。
朱宁在《投资者的敌人》一书中说过:投资者最大的敌人,是贪婪、恐惧与过度自信。因为过度自信,投资者往往无法区分实力与运气,很容易依据短时间内做出的草率判断快速进行交易。
控制幻觉
与之有点相似的心理学现象则是“控制幻觉”,其也是散户倾向交易的原因之一,来看一个心理学的著名实验:
假设我们玩轮盘赌,扔一个球进去,可以就球落在不同的区域,以及单双号进行下注。如果可以选择,请大家思考一下,你是愿意让庄家帮你扔那个球,还是自己扔?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愿意自己扔。
虽然理论上来说,只要不作弊,无论是你扔,还是庄家扔,赚钱还是赔钱的可能性是不变的。但是几乎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希望自己扔那个球,这就是“控制幻觉”。人们会认为,控制了赌博过程,就可以控制赌博的结果。
于是就有心理学家在赌场里做了以下这个实验。你可以选择自己扔球,但是需要付钱,你愿意付多少钱去购买这个自己扔球的权利?假如你预期能赚100元,又愿意花多少钱来购买这个权利?
实验表明,大家的选择是15~20元,也就是预期盈利的15%~20%。这反映了人们对于自己能够控制过程的权利的看重程度。
而在股市交易中也有类似的情形。许多投资者都乐于整天盯着互联网上的实时交易信息,或是加入各种讨论群,获得大量(也许是无用的或低效的)信息。
大家往往会愿意去看、去了解,生怕少加一个群就错过一个亿,自认为控制了作出投资决策的过程,投资的表现应该会好一些。
不幸的是,往往大家看得越多,越容易产生盲目的自信,适得其反。虽然我们能掌握决策的过程,但是不能控制决策的结果。
对于散户而言,投资流程其实没什么好控制的。当今资本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基于高频算法和计算机模型的投资策略。很多基金在投资过程中甚至不需要人的参与。由此可见,“盯盘”和频繁操作不但不是投资获利的必要条件,甚至可能是降低收益、摧毁财富的便捷之路。
便捷的交易方式
现代科技的高度发达自然也会随之而来一些问题。奥迪恩教授与他的合作者巴伯教授做过研究,表明交易方式越便捷,交易则越频繁,而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反而越低。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券商和基金公司为了更好地服务投资者,提升自己的业务,无不提供了许多便捷的交易服务。而对于广大散户而言,很多时候,便捷的选择往往也是危险的选择,甚至是错误的选择。不过,根据“控制幻觉”理论,投资者应当宁愿自己拥有这种做便捷选择的权利吧。
首先,应当客观评估交易业绩,尤其是在牛市的时候,个人投资者盈利的可能性较高,甚至会跑赢机构。
部分个人投资者因此会将这种成果归因于投资能力,较容易产生过度自信的心理。此时若能客观评估交易业绩,将有利于全面认知自己的投资能力,并不断进行反思与提升。
此外,过度自信理论揭示,经验越丰富的人,或越成功的投资者,越是自信,而当你一旦变得过度自信的时候,投资决策就可能会变得草率,因此需要时刻保持对自身清醒的认识与自省,审慎决策。
第二,应当谨慎进行投资决策。美国金融学年会主席Zingales曾指出,朋友圈子也会影响交易频率,人的投资会受环境影响,当周围的人交易频率增加,或保持谈论市场,你的交易频率也会增加。因此,独处和静思是降低交易频率的有效方式。
参考资料: “个人投资者常犯错误之二:过度交易”,来源:公众号“投服中心(ID:tfzx_isc)” 朱宁 《投资者的朋友》 知乎专栏文章“行为金融学 | 过度交易理论”,作者表哥在野(https://zhuanlan.zhihu.com/p/151008986) - End -